「客家語分級教材」的學生用書,預計依四縣、海陸、大埔、饒平、詔安五個腔調各編九冊,其中第一、第二冊已於九十八年編撰完成,而且製成網路版,提供各學校機關團體,自行下載運用。今年繼續集中人力,進行三、四、五冊的編撰工作。其中教材之架構、課程單元、課程設計等相關編輯事宜,都由客語分級教材編輯小組負責各項工作。小組編制設有總召、副總召各一人,各腔分別設小組召集人一人,撰述委員若干人。因五腔之中,四縣話的南北差異仍然很大,所以又分出南四縣與北四縣,南四縣另組成一小組,設小組召集人一人,撰述委員若干人,負責把南四縣腔不同的部份區隔出來。有鑑於去年編撰課文及練習時,採取分組分課撰述的方式,統合成冊以後,再轉譯成不同腔調。由於撰述人員不同,討論情境不同,所以各自分組寫定的課文,不論在文章風格、內容難易,或課文字數、習慣用詞,都顯得凌亂不一,討論起來費日曠時。因此今年改由北四縣小組全責負起學生用書的編撰工作,完成初稿以後,再由海陸、大埔、饒平、詔安轉譯成自己腔調。也因為學生用書編纂方式改由北四縣小組負擔全部初稿編務,所以北四縣組召集人及北四縣編輯小組成員特別辛勞,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創作、討論、撰寫的工作,他們的辛勞和擔當,會是往後續編教材的典範。其次課文內容呈現時,因南北四縣共用一個版本,但南北詞彙用法常有差別,或語詞發音些微差異,本書採取用斜線/分開(如當/蓋、ien/ian),且斜線兩邊的詞都由黑色改成灰色,表示南北四縣這裡的用法不一樣。至於各腔共有的特殊體例必須在此加以表明:(一)依據新編課程綱要,音標教學由第二階段開始實施,所以部編客語分及教材,從第三冊開始加入拼音練習,在每一課的課文結束練習出現前,都有一段音標練習,按照元音、輔音、聲調的次序分別編入練習,當作音標學習的教材。(二)各腔的虛詞常有同義不同音的情形,我們採取漢字上方標音時,加括號()注上自己腔調的音標,如:「在」標注成cai(do)。(三)各腔用詞有歧異或多義時,課文注釋時只注出課文呈現的意思,另外的不同義意在教師手冊加以說明。如:第三冊第七課「恁久」只注出「最近」的意思,另外「這麼久」的意思,改在手冊中呈現。(四)課文中用詞成有兩種以上的用法,本書只採取其中最常用的一種,另外的用法,在教師手冊加以補充說明。如:第五冊第九課「轉妹家」,有些地方用「轉外家」,課文只呈現「轉妹家」,把「轉外家」放入教師手冊補充說明。以上是第三、第四、第五冊編輯完成後,必須在此向大家提出說明的細節,希望使用本書時,能了解本書編纂的一些梗概。當然,多人共同創作編撰,忙中容易出錯,期盼使用者,多予批評指教。